許佃來
讀書是一種愛好,更是一種方向,堅持讀書,也就是堅持了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年已花甲的我,不再年輕,身體的各個器官都不同程度地老化。表現(xiàn)尤為突出的是眼睛的老花與散光?,F(xiàn)在,捧起書來用不了半個小時,眼睛就顯得很吃力,沒有精力長時間閱讀和消化知識了,讀書的效率也隨之下降。只能是看到哪里是哪里,眼睛的模糊同樣也導致了認知的模糊。認知的模糊勢必導致世界觀的模糊。
些許有人認為讀書是學生時代的事,現(xiàn)如今已步入社會,而且參加了工作,就不再需要讀書學習,更多的時間會放到工作和應酬上;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讀書沒什么用,不如多賺點錢來得實在。這種想法陷入了思維的誤區(qū),沒有意識到讀書本身可以帶來的價值。
我生于“三年自然災害”,長在“十年動亂”,所幸在十八歲下放農(nóng)場時趕上了“改革開放”——那是一個以讀書為榮的“狂熱”求知年頭。那時候讀書,眼力好,精力足,讀書是件愉快的事。無論怎么讀,都是賞心悅目的,無論什么書都可拿來讀,讀到興奮處、好玩的地方亦可拍案叫絕亦可會心一笑(也就是從那個時候,我養(yǎng)成了讀書寫筆記的習慣,現(xiàn)在偶爾翻一翻過去的筆記,字里行間留下的是青澀的記憶……)。無論刮風還是下雨,天冷還是天熱,只要靜下心來,只要書本隨手可及,讀書總是件讓人愉快、心安神靈的事。讀書,不必非得有閑,閑,從來都是相對的,心所不浮,閑則自來。回想年輕時讀書的勁頭,著實讓現(xiàn)在的我羞愧難當。盡管,從世俗上講,對于本人來說,讀書并沒有讓我讀出一個什么正兒八經(jīng)的說法,但讀書確實讓我受益良多。至少,在這浮躁的世界,擴展了生命的寬度,沒有迷失了自己。我以為,讀書,是對于靈魂的糾正與心靈的修養(yǎng),是對社會行為規(guī)則的再自覺。讀書,至少告訴我,人,坐要有坐相,站要有站相,吃要有吃相。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……讀書是讓我們知道我們應該知道應該遵守的事有哪些,我們之所以會犯錯誤,就是因為我們對常識的無知,對客觀規(guī)律的無知。在某種意義上講,書,也是一種尺度,閱讀的多少,決定尺度的長短。知識及信息量是對事物基本判斷的依據(jù),是對客觀存在的再認識。
時光從指縫里變瘦,閱歷在經(jīng)年里豐厚。讀書久了,慢慢地隨著年紀的增長和社會閱歷的增加,讀書的心得也會逐漸豐富起來,人格也會逐漸健全。有了健全的人格,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不容易迷失自己,就會堅持自己選擇的方向,砥礪前行。無論遇到什么挫折,你都不會輕易放棄,因為你知道了你是誰?從哪里來?又要到哪里去?當你通過閱讀明白了一些道理,你會覺得書是那么的親切,你有什么不明白的,都可以通過書本找到答案。如果你有了一輩子的愛好,也可以通過書本追根溯源從頭學起,書本絕對不會虧待你,它可以讓你無師自通,到達你想要到達的地方。若把人一生的光陰裝訂起來,也是一本厚厚的書。至于裝訂怎樣的書,這是一個人生命價值與內(nèi)涵的體現(xiàn)。有的人的足跡云煙一樣消散無痕,有的人卻是一本耐讀厚書,被歷史的清風輕輕翻動著,給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啟迪與深刻昭示。
傍晚,漫步在門前不遠的小河邊,望著身后裊裊升起的炊煙以及鹽灘上氣象萬千的霞光,心里涌動著無限的美好與期冀。極目里的放達開懷與落日余暉里的閱讀,猶如一小段華爾茲般的美妙如卡農(nóng)曲一般在我心里循環(huán)往復,上升生命的意義。我所讀到的每一個詞語都是那么溫暖。心靈一旦有了方向,便安寧、幸福起來。遠處,飛鳥從不同的方向飛向了一點,而詞,卻從一點飛向了不同方向。向我們敘說無限可能。
“年少寫形,壯歲寫勢,老了寫意”,此刻,詞與鳥都已飛得很遠很遠……